廣東開平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站「赤坎古鎮」, 位於開平市中區的這個古鎮 , 地理位置剛好位於四個碉樓村落的中間(馬降龍、錦江里、自力村及立園) , 不知道要去哪裡用餐的我們 , 第一天的午晚餐及第二天的晚餐都在赤坎古鎮裡解決 , 也因此我們有充份的時間來瞭解及遊覽這個古鎮 , 當然我們也品嚐了這裡的人氣美食豆腐角及煲仔飯 , 只是這種鄉間小鎮的衛生還是令人存疑 , 不過出來玩就是要好好的體驗當地生活 , 這才叫做旅行 , 好險我們有鐵胃吃了都沒事。
開平市是廣東著名的僑鄉 , 而這350年歷史的赤坎古鎮 , 都是建在清順治年間 , 現在的街道建築大多是20世紀初由華僑出資興建的 , 而該古鎮在古早之前曾為開平的縣城 , 也曾經是廣東西部最繁榮的城鎮之一 , 這個古鎮雖然很古老但不是世界遺產 , 僅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及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官網→ 廣東開平碉樓旅遊)
廣東開平赤坎古鎮
依江而建的赤坎古鎮 , 眼前看到的這些中西合併的歐式建築 , 由分佈於美國、加拿大、東南亞及港澳台等不同地區的僑胞出資興建 , 每間建築都有不同的風格。
過橋後的右手邊為美食區 , 左手邊則是赤坎影視城(到訪的那天剛好在拍片…不開放參觀 , 泣…) , 肚子太餓先去吃午餐。
我們的午餐選擇位於橋邊的九間房 , 也是這一區唯一的餐廳。(原本想吃部落客介紹的鴻興飯店 , 結果它位在遠遠的古鎮巷尾 , 好險沒找到因為我不愛這家 , 另外想吃地道的煲仔飯要走到古鎮小巷裡)
開平比較地道的美食都在「赤坎古鎮」裡 , 最有名的就是豆腐角與煲仔飯。
門口的阿嬤正在用平底鍋煎著赤坎有名的小吃「豆腐角」, 豆腐角製作時先將豆腐切成小塊 , 然後在這些豆腐塊中加上鮮的魚肉 , 再放至平底鍋上用熱油煎炸至金黃色。
什麼是豆腐角? 其實是一種以豆腐為主要原料的地方傳統小吃 , 在中國廣東開平與五華等地區 , 擁有悠久的歷史 , 其中又以廣東地區的赤坎古鎮的豆腐角最為知名。豆腐角製作的方法極為簡單 , 製作時先將豆腐切為小方塊 , 再將新鮮魚腐塞入豆腐塊裡 , 食用時 , 再放至平底鍋上用熱油煎炸 , 待金頭色即可食用。
除了豆腐角旁邊還有豆花(在中國稱為豆腐花)與芝麻糊。
店內散發著濃厚的古典氣息,我們選擇了二樓的座位,牆上還展示了開平周邊的旅遊景點介紹。
我們的午餐豆腐角、豆花、芝麻糊還有雞肉煲仔飯 , 煲仔飯要等約20分鐘 , 等待的空檔格格又跑去點了一碗全部都是青辣椒的豆腐角 , 開平這裡的人都不講普通話 , 雞同鴨講比來比去 , 格格才順利的點完這碗青辣椒豆腐角 , 哈~還是建議點綜合的豆腐角就好 , 因為好辣。
什麼是煲仔飯? 是中國廣東省的一道特色名菜 , 煲指的是鍋子 , 仔的是小的意思 , 是以砂鍋或是金屬鍋盛載著飯和食材用炭火慢燒的食品 , 以瓦做成的煲 , 在火候空制方面較為靈活 , 煲出來的飯也特別香 , 煲仔飯的精髓除了鼓油之外 , 鍋底燒出又香又脆的飯焦(鍋巴) , 也是必嚐的味道。
古鎮外還有一些特色美食 , 花了RMB1元買了山楂麥芽糖。
還有現做的芝麻糖。(我家老爺很愛這種古早味 , 哈~老人家。)
逛完江邊的歐式古建築 , 我們深入小巷內發現在地生活。
與江邊的歐風建築相比 , 小巷內的居民住宅顯得殘舊不堪 , 僅一巷之隔生活水平差好多。
小巷內的居民對於觀光客的造訪早以習以為常 , 我們在這裡閒逛與拍攝他們也不在意 , 不過發現這古鎮裡清一色都是老人、婦女與小孩居多 , 居多也很隨性在家門口就擺起了一桌。
在往後面的巷弄走又是一條古樸的商店街。(其實這條街往中間方向走 , 接近傍晚時有很多熱鬧的小吃攤 , 附近也有地道的炭火煲仔飯)
走回到赤坎影視城 , 不過今天剛好碰到劇組拍片 , 不提供民眾參觀 , 好可惜。
影城門口 , 旁邊還有一個古色古香的關族圖書館(免費參觀)。
走路太慢我們改開車來逛老街 , 以前的老街上沒有招牌 , 商店名字直接寫在門口的柱子上。
開到這一區發現好多小吃 , 停下來在這裡逛一逛。
又發現赤坎的豆腐角了, 這一攤馬仔豆腐角人氣最旺 , 而且發現都是當地民眾在購買 , 老闆還特地在平底鍋旁放了一塊豬肥肉來增加香氣 , 而且這一條街真的很傳統 , 除了豆腐角用炭火 , 這一區的煲仔飯也都是使用炭火下去煮的。
第二天晚餐又跑來「赤坎古鎮」用餐 , 選擇部落客推薦的鴻興飯店 , 有點像是大排擋的感覺 , 不過這家的衛生品質真的是不好(目前在大陸吃過最恐怖的一家) , 有點小後悔選擇這一家用餐 , 而且他們還有賣五香狗肉煲及貓肉煲 , 真是嚇死我了, 而且這一餐全程都很油 , 我們點了一瓶廣東知名的醋天地一號來解膩 , 真的沒想到開平之旅的最後一餐會採到地雷 , 沒有鐵胃的人還是別亂吃的好。
👉喜歡我的分享請幫忙按讚 , 也是我繼續分享的動力。(加入按這裡→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