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江蘇蘇州】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雲門舞集】家長互動日(4Y3M~4Y8M)

雲門封面.jpg

我們是幸福的 , 我們是幸運的 ,「雲門舞集」在海外的第一家分館就落腳在蘇州 , 而小兔兔少爺也成為蘇州「雲門舞集」第一屆學員 , 我們一口氣報名整整一年40堂課程 , 而且還打算繼續加碼。

身為新手媽媽其實我並不知道 , 什麼對小孩是最好的 , 還有小孩到底該不該學才藝 , 小孩幾歲開始學才藝最好 , 心中一堆問號 , 尤其是面對身邊一堆怕小孩輸在起跑點 , 而將小孩排滿各項才藝的媽媽們 , 我想堅持初衷才是最重要的 , 很開心我們選擇了雲門舞集, 一個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地方 , 最近看到雲門創辦人林懷民的這篇文章才藝是引子 , 不是終點, 讓我更堅信自己的選擇。 

很值得深思的文章 ,「才藝是引子,不是終點」

一直以來 , 台灣的父母都比較講究看得見丶技術或考試性的東西 , 像我鄰居的小孩 , 只要開始拉琴 , 我就知道過兩天他得上提琴課 , 平時我是很少聽到他拉琴的。

“就別讓他學了吧!”我建議。

“是孩子自己想繼續學的!”他父母這樣告訴我。

“但其實孩子自己並不愛啊!”我長期觀察後如此認為。

孔子曾說”游於藝” , 在當時認為”藝”是用來欣賞丶品味的 , 不是功利的事。若因孩子學才藝 , 家長跟著學到相關知識 , 更從中得到樂趣 , 進而提升生活質量 , 我認為這是好的 , 所以我把”學才藝”這件事倒過來看 , 才藝是個”引子”而不是”終點” , 才藝班是可以去上 , 但動機是要讓孩子”得到經驗 , 能夠欣賞” , 而不是去得到什麼成績。

更精確點來說 , 我認為讓孩子上才藝班 , 家長應該跟著孩子一起上課 , 比如說 , 孩子學小提琴 , 父母就應該涉獵相關知識 , 回家才能與孩子一起談音樂 , 把孩子在才藝班接觸到的 , 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家長千萬別讓自己丶孩子與才藝的關係 , 只剩下”你今天練琴了沒?”丶”趕快去練琴!” , 若是這樣 , 孩子就不一定能學到什麼。

在雲門教室 , 最受歡迎的課程其實是親子課 , 我們請家長一起來跟著孩子上課 , 而不是派菲佣過來。真的 , 我們就真的遇過 , 我們告訴父母 , 除非自己有時間來 , 否則情願不要讓孩子上。因為 , 這中間很重要的是親子互動 , 有些父母在課程中甚至自己都哭了 , 他們說 , 自己跟孩子從來不曾感覺如此親近過。尤其 , 在孩子小孩四年級以前 , 不管學什麼 , 我衷心認為家長一定要親身參與。

「欣賞藝術 , 不是Check答案」

在國外 , 我常看到老師帶著一群孩子 , 甚至只是幼兒園的小小孩去看畫。他們可以在一張畫前面坐一個小時 , 老師丶孩子都不斷提問 : “你看這是什麼顏色?”丶”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人?”丶”他們是什麼關係?” , 老師甚至連創作理念是什麼都完全不講 , 孩子只是用眼睛看丶用腦去思考。

孩子們七嘴八舌 , 每個人都只看到部分 , 但把大家的意見加起來 , 就是整體。當孩子表達就是觀念互相激蕩的時候 , 這裡面沒有”對錯” , 只有”感受” , 我想等到孩子長大以後 , 再讓他自己去尋找潛藏於畫中的”知識”吧!我們常認為藝術很崇高 , 接觸到的往往是藝術的技術或知識 , 在學校有藝術課程 , 課本也有很多內容 , 但最後卻變成一次又一次的考試 , 我們的教育往往是Check先前的知識 , 許多人在欣賞藝術時 , 也總是在尋找一個”很快得到的答案” , 非常可惜。

常看到許多人到故宮看到翠玉白菜 , 就是急著先去找那只蚱蜢 , 找到了丶看到了 , 就跑掉了。看范寛的”溪山行旅圖”也是如此 , 一到畫前就忙著先找那頭驢子 , 這麼大的一幅畫 , 花三分鐘把驢子找到後 , 立刻走人。

美感教育怎麼教 , 真的很重要。其實 , 在郊外去看天丶看水丶看樹丶看花 , 都是美感教育!以看花為例 , 小孩子看一朵花 , 可以看上兩丶三分鐘 , 但大人看花的反應 , 經常只停留在”這是玫瑰 , 紅的丶很香丶有刺”就沒有了。所以丶我們的玫瑰花在情人節被丢來丢去 , 却沒幾個人真正在看花。看花 , 是需要安靜的。

許多孩子去才藝班 , 是學一門技術與知識 , 但家長經常忽略了 , 這些其實與真正的藝術 , 沒有太大關係。當孩子所學的東西 , 無法變成生活中的養分 , 反而成為另一種”工作丶功課”時 , 就不好了。

 


 

走進「雲門舞集」首先迎接我們的是這隻愛動丶愛笑及超愛跳舞的卡布蛙。

為什麼是青蛙?又為什麼是綠色?走進雲門教室放眼所及 , 都是綠色 , 還有牆上的「青蛙蛻變圖」, 然是再往裡走則是寛敞明亮的小蛙教室」。

其實雲門教室成立之初 , 創辦人林懷民與設計師劉開 , 兩人不斷思考用什麼樣的色彩與視覺計畫 , 才能呈現出雲門教室的內涵與精神 , 林老師說「教室最重要的身體教育 , 就是開啟每個人身體的小宇宙 , 找到屬於自己的星星丶月亮丶太陽」, 老師接著說他心目中的舞蹈教室 , 就像大自然裡的綠色一樣 , 舒服丶自在丶安定。對於綠色的環境 , 劉開創意的想到了青蛙 , 這個對生態最為挑剔的生物。唯有在最乾淨的水域中 , 才能吸引它駐足 , 繁衍下一代 , 蛻變成蛙!

雲門1-2.JPG

小兔兔少爺目前上的是生活律動1~4期的課程 , 教學不是要教孩子專業的身體技巧 , 而是要教導孩子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 , 希望透過引導 , 讓孩子透過身體接觸去探索外在的世界 , 不要限制孩子自己的天性。

雲門很重視親子共同成長 , 所以每學期都有二次的親子互動觀摩時間 , 而平時則是不開放拍照 , 讓孩子們專心上課不受外界干擾。

我們這些菜鳥爸媽的第一次觀摩分享課真的好生澀 , 在互動中我們也深深體會到 , 自由舞動身體真的比想像中的 , 還要難上許多 , 老師一次次的下達指令 , 而後我們可以盡情的建構出自己獨特的動作與想像 , 沒有任何侷限 , 感謝雲門讓我們有機會和孩子們互動 , 讓我們也可以從新學習舞動身體這件事。

至於第二次我們這些爸媽則是放的很開 , 放的很開 , 放的很開 , 大家有模有樣的跟著孩子們 , 做出好笑的各種動作 , 雖然我們這班就四隻小貓 , 號稱是雲門人數最少的一班 , 但是大家群魔亂舞亂跳一通 , 真的是太可愛了。

雲門1-1.JPG

兔拔拔說每次看到小兔兔少爺靜坐 , 其實他都瞞感動的。

我想對於4歲小孩來說 , 動是他們的天性 , 至於靜則是他們要學習的功課 , 老師能讓這些小毛頭們瞬間安靜5分鐘 , 真的好強。

雲門1-3.JPG

第一次的互動日我和兔拔拔輪流上場 , 另一個人則是負責拍照 , 所以…好忙。

小兔兔少爺的表現我覺得很棒 , 這個小孩現在對自己越來越有自信 , 好喜歡看到他自信自在的舞動身體。

雲門1-4.jpg

雲門1-5.JPG

雲門1-6.JPG

你們的筋骨真的好軟Q。

雲門1-22.jpg

輪到我們上場了 , 其實有些動作真的好難做。

雲門1-23.jpg

孩子們練習分辨輕重並自己詮譯不同的動作。

在練習中老師利用大象和猴子兩種動物 , 來讓孩子們瞭解輕重的不同 , 一下子扮演大象 , 一下子扮演猴子 , 孩子們好忙。

雲門1-13.jpg雲門1-24.jpg

一樣是輕重音的訓練 , 這次孩子們要扮演小小兵。

雲門1-20.jpg

雲門1-14.jpg

雲門1-9.JPG

雲門1-18.jpg

雲門1-8.JPG

雲門1-10.JPG

這次換兔拔拔上場。

雲門1-15.jpg

雲門1-16.jpg

雲門1-17.jpg

雲門1-21.jpg

端午節和芳芳老師合影 , 這群愛跳舞的孩子們 , 真的超會擺Pose的。

雲門2-2.jpg

雲門2-6.jpg

雲門2-9.jpg

雲門2-14.jpg

雲門2-18.jpg

雲門2-13.jpg

雲門的遊戲教室。

雲門2-19.jpg

雲門2-22.jpg

第二次的家長互動日 , 這次行政老師負責幫我們拍照 , 所以大家都放的開的和孩子們玩的好開心。

我想身教真的很重要 , 我們這群家長們自己玩的好High~。

雲門2-12.jpg

雲門2-15.jpg

雲門2-23.jpg

雲門2-24.jpg

雲門2-4.jpg

雲門2-7.jpg

雲門2-3.jpg

雲門2-25.jpg

雲門2-5.jpg

雲門2-16.jpg

雲門2-20.jpg

雲門-8.jpg

雲門2-1-.jpg

雲門2-1.jpg

雲門2-17.jpg

雲門2-26.jpg

雲門2-27.jpg

雲門2-21.jpg

身體學會的誰也拿不走。

人各種能力的根基 , 都是從身體發展出來 , 幼兒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模仿 , 透過模仿來學習 , 但在雲門教室的生活律動課程 , 我們認為僅有模仿的教學方式並不足夠 , 尤其如果幼兒只是跟著做 , 跟著學 , 而學的是成人的東西 , 就太可惜了。孩子的創造力無所不在 , 已有邏輯思考能力的他們 , 透過身體接觸 , 不停的將舊經驗累積成新經驗 , 每個孩子都可以跳出屬於自己的舞 , 找到自己的節奏 , 跳脫純模仿的模式。

希望我的小兔兔少爺在這裡可以快樂丶健康成長。

雙子座格格
雙子座格格

我是雙子座格格 , 一位反骨的ISFP探險家 , 內心常被兩個不同的靈魂拉扯 , 可以很孤僻也可以很活潑。喜歡以「偽當地人身份」, 探索與發掘不一樣的人、事、物。喜歡深度解鎖單一國家 , 最遠流浪到「挪威北極圈的羅浮敦群島」。(2025食尚玩家駐站部落客)

文章: 634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