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旅行。台東池上】隨意的【池上環圳自行車道】騎行 ,【大坡池】勇敢挑戰好玩的獨木舟 , 老穀倉華麗轉身的池上穀倉藝術館

池上封面-2.jpg

來到「池上(Chishang)」必做的兩件事 , 當然就是吃池上飯包 , 還有騎單車 , 所以抵達「池上(Chishang)」的第一站 , 當然直奔可以坐在台鐵退役火車車廂內用餐的「悟饕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詳細遊記【慢旅行。台東池上】媽媽的大自然夏令營。跟著《稻禾》舞作我們來到了池上與我們在池上的白色小屋【丰宿民宿】)

第二件事騎單車 , 因為民宿提供的是電動腳踏車 , 而且每位房客都有自己專屬車輛 , 完全就是無限暢騎的概念 , 騎著它來到金城武樹 , 騎著它來到伯朗大道 , 騎著它來到天堂之路 , 騎著它逛遍池上的大街小巷 , 騎著它前往「池上(Chishang)」週六限定版的夜市 , 感謝這輛車陪我們慢遊池上的每個角落。

最後還有每年七丶八月在池上大坡池舉辦的大型「竹筏季」活動 , 遊客可以乘著竹筏 , 穿梭在一片片荷葉間 , 悠然自得的欣賞大坡池美麗風光。事實上 , 隨性又善變的母子倆 , 此回決定捨棄傳統竹筏 , 一起勇敢挑戰更好玩的獨木舟 , 一個小時池上划行 , 我們變的好黑…好黑… , 這就是寵兒子必須付出的慘痛代價。

關於台東池上鄉

池上鄉(Chishang)鄉名取自聚落於大坡池上方 , 故稱此地為「池上(Chishang)」, 位於台東縣花東縱谷北段 , 東鄰東河鄉 , 南接關山鎮 , 西為海端鄉 , 北為花蓮縣富里鄉 , 是由新武呂溪所沖積而成的肥沃平原 , 西有中央山脈 , 東有海岸山脈 , 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 , 雨量充沛 , 造就了聞名全國的優質池上米 , 池上米粒飽滿香滿好吃 , 在過去也是用於進貢日本天皇的「貢米」。

池上鄉(Chishang)主要景點如下:

✔️ 池上車站 : 知名池上便當源於此站 , 2016年舊站原址改建完成的池上車站 , 華麗轉身 , 全新設計的車站 , 以日式米倉造型為主體 , 帶領你穿越時光隧道。

✔️ 池上穀倉藝術館 : 這是一棟由六十年老穀倉華麗轉身而成的藝術館 , 2015年台灣好基金會在此成立「池上藝術村」從認養老房子開始 , 邀請藝術家駐村 , 讓池上從米之鄉轉變為文化之鄉。(官網 池上穀倉藝術館)

✔️ 悟饕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 飯包博物館內區分為「歷史文化區」丶「農田農具區」丶「稻米文化區」丶「池上飯包區」與「古日飯包區」等多個展示區 , 以文字及圖片介紹池上飯包歷年來的發展沿革 , 坐在門前台鐵退役的火車車廂內用餐 , 感受火車上的懷舊,絕對是不能錯過的體驗。(官網 悟饕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 伯朗大道/金城武樹(奉茶樹) : 全長約2.2公里的錦新三路道路 , 因為拍攝伯朗咖啡廣告 , 之後金城武代言的長榮航空亦來此取景 , 自此聲名大噪 , 將這條道路暱稱為「伯朗大道」,「伯朗大道」上的一棟茄苳樹 , 也因金城武在此樹取景而暴紅 , 被命名為金城武樹 , 從此此樹便成為伯朗大道的著名地標。

✔️ 天堂之路 : 位在伯朗大道中間 , 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 , 是金城武曾來這兒騎單車拍攝廣告的地方。

✔️ 大坡池 : 大坡池原名「大陂」, 是內陸淡水草澤地 , 每逢夏季時可以觀賞到滿地粉嫩的荷花 , 每年七至八月在此會舉辦大型的「竹筏季」活動 , 遊客乘著竹筏在湖上悠然自得的欣賞池上風光 , 穿梭在一片片荷葉中 , 周邊更有環湖步道與自行車道 , 也是騎單車的好地方。

池上地圖-4.png

池上地圖-3.png

台東丰宿民宿

眼前這棟純白色建築 , 就是我們在「池上(Chishang)」的家「丰宿民宿」。

民宿位置極為便利 , 沿著後方的「池上圳幹線」, 開啟我們在池上的隨意騎行。

仔細研究 ,「池上鄉(Chishang)」目前規劃的自行車道 , 其實有兩條路線 :

✔️ 池上環鄉自行車道 : 長度29.8公里 , 由主線搭配三條支線道路而成 , 路況有平坦與山區路段 ,「伯朗大道」僅是整條自行車道的一小段 , 該自行車道分布在台9線東側的池上米主要產區 , 全線依地形和原有的鄉間小路而成 , 寛廣的田野風光搭配池上稻米文化是沿途的景緻 , 騎行時間約2至3小時 , 依個人騎行速度而定。

✔️ 池上環圳自行車道 : 長度17.6公里 , 主線道由池上大坡池的豐澤橋為起點 , 路況平坦易行 , 適合親子同行 , 途經綠色隧道連接池上水圳路線 , 繞行一圈大約兩個小時。沿途熱門景點有杜園丶小水車丶涂家桑園丶汲水亭丶大水車丶浮圳丶大觀樓丶池上米主要產區丶邱宅斷層丶錦園橋丶法林寺丶伯朗大道丶保安宮。

池上-15.JPG

池上-8.JPG

池上-1200.JPG

池上-16.JPG

連續兩天騎行 , 我們走的是池上環鄉自行車道與池上環圳自行車道混合路線。

池上腳踏車-34.JPG

池上腳踏車-35.JPG

池上腳踏車-36.JPG

池上腳踏車-12.JPG

不習慣電動自行車後座的8歲半小童 , 一開始堅持要用跑的 , 後來才發現自己好傻好天真 , 換來精疲力盡 , 還有氣喘噓噓 , 最後乖乖坐上後座 , 與我一起愜意暢遊田野間。

池上腳踏車-14.JPG

池上腳踏車-3.JPG

池上腳踏車-4.JPG

✔️ 打卡「池上米主要產區

每年5月下旬至6月 , 10月下旬至12月是觀賞「池上(Chishang)」金色稻田的最佳時機 , 至於我們造訪的夏季7月底 , 正是「池上(Chishang)」地區進入二期稻作插秧季節。

農夫腳踩爛泥 , 彎腰插秧 , 久違的農夫插秧景象 , 讓人忍不住下了車 , 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秧苗 , 染綠了大地。

仔細研究 ,「池上(Chishang)」這片廣達五百公頃稻田地景  , 之所有美的令人讚嘆 , 其實是因為當中沒有任何一根電線杆 , 早年因為怪手開進大坡池 , 激起當地鄉民對守護農村風貌的共同意識 , 到後來為了甘願忍受田中無電可用 , 沒有燈光的不方便 , 也要守護這片田地 ,「池上(Chishang)」農民群體的堅持與力量 , 除了發揮在守護「池上(Chishang)」稻浪美景之外 , 還包括每年的池上米 , 同一天插秧 , 同一天收割的默契。

其實在「池上(Chishang)」太早種稻 , 稻米會冷死 , 或是孕穗期碰上四月的東北季風 , 種出來很多都是空包彈 , 影響收成 , 因此每年立春與大暑兩個節氣 , 就是最適合池上二期稻作的種植時間。

池上腳踏車-10.JPG

池上腳踏車-9.JPG

池上腳踏車-7.JPG

池上腳踏車-8.JPG

池上-1001.JPG

池上腳踏車-5.JPG

池上腳踏車-6.JPG

農地前方木製的稻米達人看版 , 寫著農夫的姓名丶耕作面積還有耕作心得。

池上腳踏車-11.JPG

池上-1002.JPG

台東池上自行車騎行

✔️ 打卡「池上十全大水車

位在「池上圳幹線」前端的「十全大水車」, 是座高約6公尺的大水車 , 這座大水車雖有20年歷史 , 但因為老舊破損多年來無法正常運轉 , 直到2019年初 , 在池上農機教父大順行負責人吳金添先生 , 主動提出免費認養大水車的維修工作 , 耗費約一個月的時間 , 原本老舊閒置的大水車 , 華麗轉身為每分鐘運轉十圈 , 象徵十全十美,好運長轉的「十全水水車」。

仔細觀察 , 大水車腹面加裝了鋼板材質猴子與公雞 , 象徵著池上鄉運活躍 , 遊客川流不息與風調雨順 , 祈求五穀豐收。

池上-1003.JPG

池上腳踏車-15.JPG

池上腳踏車-16.JPG

池上-1004.JPG

✔️ 打卡「金城武樹(奉茶樹)

它原是一顆池上農民種下 , 僅為綁牛與乘涼休息的一顆茄苳樹 , 沒想到2013年的一支「長榮航空EVA Air I See You」廣告中 , 金城武在此樹下乘涼喝茶 , 此樹因而一夕暴紅 , 也成為伯朗大道的著名地標。

但隨著遊客增加後 , 亂丟垃圾以及破壞農作物的行為 , 也引起當地居民的反彈 , 當地農民還曾經動起 , 把樹砍掉的負氣情緒 , 之後2014年又因麥德姆颱風襲擊而倒下 , 最後經由池上鄉公所與緊急邀請日本樹藝師前來救治此樹 , 金城武樹終於順利扶正與回植 , 在年底長榮航空又在樹下設置排灣族石雕茶壼奉茶裝置藝術 , 吸引著更多旅人 , 與樹的到此底一遊照。

除了金城武樹 , 其實距離約100公尺處還有另一顆茄苳樹 , 因為2017年蔡依林與好友同遊伯朗大道 , 而被命名的蔡依林樹 , 不過人氣當然還是不及赦赦有名的金城武樹。

池上腳踏車-17.JPG

想與赦赦有名的金城武樹拍個近距離合照 , 並不簡單 , 所以我們甘脆來個隨意的遠距離亂拍合照 , 結果意外呈現出不同趣味性。

池上腳踏車-18.JPG

池上腳踏車-19.JPG

池上腳踏車-20.JPG

池上腳踏車-21.JPG

池上腳踏車-22.JPG

池上腳踏車-23.JPG

池上腳踏車-24.JPG

池上腳踏車-26.JPG

池上腳踏車-27.JPG

池上腳踏車-28.JPG

池上腳踏車-37.jpg

池上腳踏車-38.jpg

✔️ 打卡「池上天堂之路

跟著《稻禾》舞作我們來到了「池上(Chishang)」, 為了尋找2013年雲門舞集在「池上收稻穗藝術節」的演出場地 , 我們來到了位在池上鄉萬安村龍仔尾聚落 , 該地的地名就是因為地處海岸山脈龍形尾端而來 , 由伯朗大道延伸出來的S型蜿蜒道路 , 有個極為夢幻的名字叫做「天堂之路」, 每年接近10月底登場的「池上收稻穗藝術節」, 由不同歌手接力站上池上秋收的舞台 , 是「池上(Chishang)」最重要的年度盛事。

民宿老闆說當年《稻禾》舞作舞台早就不存在 , 因為每年活動場地其實就是在某一塊稻田裡 , 找不到原始舞台 , 卻再度找到道路上刻畫的I See You圓形標記 , 8歲半小童極為好奇並且詢問 :「那個騎著腳踏車的人是誰?」, 回到民宿後搜尋廣告片段 , 還有興奮的介紹著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超級偶像 , 也是我們最美好的青春回憶。

池上腳踏車-29.JPG

池上-1005.JPG

天堂路-16.jpg

天堂路-3.jpg

天堂路-11.jpg

天堂路-4.jpg

天堂路-2.jpg

天堂路-1.jpg

天堂路-10.jpg

天堂路-6.jpg

天堂路-8.jpg

天堂路-7.jpg

天堂路-9.jpg

天堂路-12.jpg

天堂路-14.jpg

天堂路-15.jpg

✔️ 打卡「池上伯朗大道

筆直的「伯朗大道」, 其實正式名稱為「錦新三號道路」, 全長約2.2公里 , 因為伯朗咖啡廣告在此拍攝廣場 , 因而被稱為「伯朗大道」, 筆直且兩旁無任何電線桿 , 為其最大的亮點 , 再加上稻穗成熟時 , 道路兩旁一望無際的黃金稻穗 , 成為來池上鄉騎行必訪的朝聖景點。

事實上 , 夜晚沒有電線桿的「伯朗大道」, 真的是恐怖不已 , 雖然民宿老闆告訴我們 , 夜間在金城武樹可以觀看到難得的滿天星斗 , 不過 , 第一天騎行不小心騎到天黑的我們 , 早已被此處的一片漆黑嚇傻 , 膽小如鼠的我們 , 根本就不敢挑戰。

池上腳踏車-30.JPG

池上-1006.JPG

途經台197縣道上已經關門的喜作咖啡 , 還有夜晚空盪盪的街道。

池上-1007.JPG

台東池上大坡池

✔️ 打卡「池上大坡池(富道路23號)

民宿早餐餐廳 , 絕對是旅人們分享旅遊經驗的好場所 , 這趟旅行很多臨時加演的行程 , 都是來自旅人們推薦而演生出來的 , 這一天的池上「大坡池」挑戰獨木舟 , 也是這樣來的。

享受完「丰宿民宿」的美味早餐 , 母子倆帶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 , 準備挑戰我們第一次的獨木舟體驗 , 其實每年七丶八月在池上大坡池舉辦的大型「竹筏季」活動 , 遊客可以乘著竹筏 , 穿梭在一片片荷葉間 , 悠然自得的欣賞大坡池美麗風光 , 當然也可以選擇更好玩的獨木舟 , 或是傳統的鐵馬騎行 ,「大坡池」也是「池上環圳自行車道」的起點。

划船-3.JPG

抵達現場才發現「大坡池」的池上活動分為四種 :

✔️ 竹筏 : 坐船遊湖15分鐘 , 划船40分鐘 , 價格100元/人 , 人數限制至少4人以上。

✔️ 水上腳踏車 : 時間30分鐘 , 價格300元/艘 , 人數限制2人。

✔️ 獨木舟 : 時間30分鐘 , 價格300元/艘 , 人數限制1至2人。

✔️ 立槳式浪板 : 時間40分鐘 , 價格300元/艘 , 人數限制1人。

划船-5.JPG

划船-2.JPG

出發前 , 教練先在岸邊簡單教學 , 聽過教練教學後 , 發現真的極為簡單 , 獨木舟考驗的是兩人的配合度 , 還有學會轉彎後 , 就可以出發了。

就這樣開始我們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大坡池」包池划行 , 因為當天烈日當空 , 想選擇在池上暴曬的旅人 , 真的是屈指可數 , 所以教練讓我們無限暢划 , 並沒有30分鐘的限制 , 厲害的小童 , 一直划~一直划~一直划 , 完全就是划好划滿的概念。

這次的經驗告訴8歲半小童一件事 , 這樣暴曬就是等於把自己曬成黑人 , 所以從這一天開始 , 我們都變黑了 , 而且還換來一雙半黑半白的腿 , 傻眼~下次一定要記得穿長褲。

划船-4.JPG

划船-9.JPG

划船-7.JPG

划船-6.JPG

划船-8.JPG

划船-15.JPG

池上-1002.JPG

划船-10.JPG

划船-11.JPG

划船-12.JPG

划船-14.JPG

✔️ 打卡「池上穀倉藝術館(中西三路6號)

「池上穀倉藝術館」原為多力米公司梁正賢先生的祖父於1958年興建的老穀倉 , 除了提供老舊閒置的穀倉 , 還自費邀請設計師進行改建 , 改建後的「池上穀倉藝術館」目前由台灣好基金會負責管理與經營 , 2015年台灣好基金會在池上成立「藝術村」, 並邀請蔣勳老師丶陳冠華先生丶陳仕卿先生…等駐村藝術家 , 用藝術回饋大地 , 讓美好的事物在兩山之間的縱谷綿延。

從老穀倉華麗轉身而成的藝術館 , 是池上鄉親共同珍惜的老回憶 , 如此的藝術館不只是靜態的展覽館 , 也讓「池上(Chishang)」從米之鄉轉變為文化之鄉。(官網 池上穀倉藝術館)

離開池上鄉的最後一個行程 , 就是造訪蔣勳老師影片中的「池上穀倉藝術館」, 極為幸運的是 , 在藝術館前方的鐵道 , 竟然偶遇火車迷必追的蒸汽火車「仲夏寶島號」, 完全就是誤打誤撞傻人有傻福的概念。2020年由有貴婦人之稱的CT273蒸汽機車頭 , 聯掛6節莒光號冷氣車廂 , 行駛玉里開往台東 , 共開行3趟次 , 分別是7/18丶7/25與8/1(均為週六) , 沿途停靠玉里丶富里丶池上丶關山丶山里丶台東等站。時間來到2020的7月25日中午就在「池上穀倉藝術館」前 , 我們與「仲夏寶島號」相遇了 , 來到花東竟然莫名的當起了「偽火車迷」。

池上穀倉博物館-1.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2.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3.JPG

「池上穀倉藝術館」位於池上大街後方 , 由池上車站至藝術館約五分鐘路程 , 過去作為穀倉時 , 農民將曬好的稻穀送至穀倉前地磅秤重 , 再送進穀倉中存放。改建後的藝術館 , 保留原有結構 , 以鐵作加強結構 , 並新作結構將屋頂區部抬高 , 光線透過架高屋頂側窗折射進入 , 提供自然光 , 減少燈光的使用 , 成為節能減碳的空間。

造訪當日藝術館內展覽內容是「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書法展 , 這是一個由深愛老師作品的朋友們 , 紀念老師逝世十週年所策劃的個展。

在記錄這篇遊記時 , 才發覺「池上穀倉藝術館」自2020年12月11日起 , 已調整營運模式 , 由原先的免費參觀 , 改為購票入場 , 目前成人收費50元/人 , 在學學生與65歲以上長者收費20元/人 , 池上居民丶未滿6歲幼童與身心障礙者均為免費參觀。

池上穀倉博物館-6.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4.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5.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7.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9.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8.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10.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15.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14.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11.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13.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17.JPG

池上穀倉博物館-12.JPG

✔️ 打卡「池上直銷驛站(新生路193號)

完全是被門前那包巨大的可樂果吸引而來 , 才發現它是池上鄉的「直銷驛站」。

明亮時尚的「直銷驛站」其實前身是1991年設立的池上農會超市 , 經營近三十年的超市 , 因設備老舊 , 以及商品陳列不具備吸引力 , 為了推展觀光 , 吸引旅人們消費 , 最終由立委劉櫂豪爭取農委會補助七百萬元 , 打造全新的池上特色產品銷售驛站。

隨意逛著超市 , 發現連蔬果都有生產者姓名丶產池與QR Code , 真的是又專業又有趣。

池上農會-1.jpg

池上農會-2.jpg

池上農會-3.jpg

池上農會-4.jpg

池上農會-5.jpg

三天二夜的「池上(Chishang)」慢旅行實在不夠 , 期待下回可以實現「池上(Chishang)」島內移居的願望 , 來一場身心靈放空的台東池上慢旅行。 

雙子座格格
雙子座格格

我是雙子座格格 , 一位反骨的ISFP探險家 , 內心常被兩個不同的靈魂拉扯 , 可以很孤僻也可以很活潑。喜歡以「偽當地人身份」, 探索與發掘不一樣的人、事、物。喜歡深度解鎖單一國家 , 最遠流浪到「挪威北極圈的羅浮敦群島」。(2025食尚玩家駐站部落客)

文章: 634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