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短老街我們來了。
這條老街到底有多短 , Google Map得到的老街長度竟然僅170公尺 , 從入口的黑白洗開始步行至街尾的永福宮 , 時間約2分鐘。
這條老街稱為「三坑子老街(Sankeng Old Street)」, 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三坑老街」, 是桃園「龍潭(Longtan)」開發較早的地區特色建築 , 是一個充滿道地客家味的村落 , 老街大致上以永福宮為聚落核心 , 由外至黑白洗 , 呈現出外窄內寛的型態 , 狹窄又彎曲的老街 , 汽車難以通過 , 其實會刻意做成彎路 , 是為了讓盜匪知難而退 , 也是客家庄的特色之一。
最後當然還有不能錯過的客家美食 , 包括位居老街正中央的「阿香菜包」丶「阿秋姨牛汶水」 , 還有街尾永福宮前的冰品與客家小吃。至於我們 , 一訪老街是因為好奇 , 二訪老街則是為了享受季節限定版本的綠油油稻海 , 誤打誤撞亂騎亂走的自行車體驗 , 真的好悠閒 , 只不過一路上坡道路蜿蜒 , 根本不適合剛升上國小三年級的小童 , 下次還是挑戰平緩易行的「三坑鐵馬道(Sankeng Cycle Route)」就可以了 , 也為我們埋下第三回造訪的機會。
這一篇 , 就來分享我們前後兩回的「三坑子老街(Sankeng Old Street)」遊記 , 到底是有多愛這裡 , 哈~。
關於三坑子老街
被喻為桃園「龍潭(Longtan)」第一街的三坑子 , 該地為一河階地形 , 其上有三條河流分別注入大漢溪 , 於台地面上形成三處坑谷 , 即為三坑子地名的起源 , 昔日的三坑子也是河道上最繁華的碼頭之一 , 不過隨著大圳的竣工 , 大漢溪水位驟降 , 商業功能也逐漸式微。
「三坑子老街(Sankeng Old Street)」的特色建築有 :
✔️永福宮 : 位在老街街底 , 是三坑子老街聚落的核心 , 也是三坑子最早的廟宇。
✔️黑白洗 : 位在老街入口 , 以小溝渠上架著幾塊石板 , 是早期居民晨㬢黃昏洗滌衣物的據點。
✔️青錢第 : 建於1895年 , 為一座傳統客家建築 ,「青錢第」的由來是張姓屋主的祖先為當地商人 , 於飢荒時私自發行「青錢」做為脤災之用 , 在加上「青錢」到哪裡都可以對換 , 因此得到皇帝嘉許𧶽與「青錢第」封號 , 目前無法入內參觀 , 僅可參觀建築外觀。
不能錯過的「三坑子老街(Sankeng Old Street)」美食地圖。
一訪老街是因為好奇 , 二訪老街則是為了享受季節限定版本的綠油油稻海 , 還有體驗近年來還算受歡迎的「三坑鐵馬道(Sankeng Cycle Route)」。
「三坑鐵馬道(Sankeng Cycle Route)」全長約7公里 , 由三坑丶大坪紅橋丶三坑石門大圳至大漢溪左岸 , 車道寛敞平緩。
不過我們此回騎行的自行車路線 , 是由老街入口「三坑鐵馬站(Sankeng Cycle Route)」開始 , 然後沿著老街 , 然後前往三坑子開庄伯公(也就是土地公) , 然後終點在水尾永安宮附近就折返(下圖一粗藍色路線) , 來回約5公里 , 路線其實與「三坑鐵馬站(Sankeng Cycle Route)」(下圖一淡藍色虛線)平行 , 最後有個叉路可以通往「三坑鐵馬站(Sankeng Cycle Route)」。
「三坑鐵馬站(Sankeng Cycle Route)」起點其實在大馬路旁 , 不過如果回程想走捷徑 , 也可以沿著石門大圳旁的樓梯返回 , 不過要有辦法自己扛腳踏車。
三坑子老街美食
「三坑子老街(Sankeng Old Street)」入口 , 一旁的停車場收費約台幣100元/次 , 停車可以抵扣租借自行車費用 , 所以第二回造訪我們直接來個自行車之旅。
✔️ 打卡「黑白洗」。
「黑白洗」位在老街入口 , 以小溝渠上架著幾塊石板 , 是早期居民晨㬢黃昏洗滌衣物的據點 , 一旁的壓井則是成功吸引小童目光 , 努力壓著壓井手柄 , 享受打井水的樂趣。
小兔兔少爺對這個壓井 , 極感興趣 , 幼稚媽媽我順勢來個簡單教學 , 其實這個東西叫做「壓井」, 也是以前農村生活用水來源 , 通過特定的氣壓裝置 , 產 生吸力將水井裡頭的水通過強壓和抽力 , 將井水抽上來 , 打水時需透過上下壓動手柄 , 對小童來說是個有趣的玩具(誤~)。
✔️ 打卡「三坑老街彩繪牆」。
被這面「三坑老街彩繪牆」騙很大的我們 , 一直誤以為牆上的所有景點都可以輕鬆步行抵達 , 結果沒想到從「三坑子老街(Sankeng Old Street)」至「三坑生態公園」的道路即狹窄又蜿蜒 , 帶著小童騎行 , 讓尾隨在身後的媽媽 , 即心驚又膽顫 , 騎不到一半就決定折返 , 改由開車前往。
事後Google才發現 ,「三坑子老街(Sankeng Old Street)」至「三坑生態公園」距離約2公里 , 開車僅需5分鐘 , 但是騎自行車前往則是10分鐘 , 不過一路上上下下 , 坡度落差極大 , 僅適合體力良好的成人挑戰。另一個大平里集會所與大平紅橋 , 則是距離「三坑子老街(Sankeng Old Street)」約2.5公里 , 開車約7分鐘。
大家不要再被騙了 , 這些地方步行時間約30至40分鐘以上。
✔️ 打卡「阿秋姨牛汶水」三坑老街45號。
位居老街正中央的「阿香菜包」與「阿秋姨牛汶水」絕對是必吃人氣美食 , 不愛菜包的我們 , 選擇較具特色的「牛汶水」, 店內提供冷與熱兩種選擇 , 沒想到小童堅持要吃冷的 , 完全是來亂的 , 事後證明熱呼呼的「牛汶水」才好吃。
老闆還貼心的在門口貼上「牛汶水」由來 , 這一張真的徹底解救媽媽 , 因為小童真的很愛問 ,「牛汶水」這一題絕對必問。
其實「牛汶水」是台灣客家小吃 , 客家話叫做「熝湯粢」是麻糬的一種 , 但做法與吃法不同 , 比麻糬還Q但內不包饀 , 傳統上伴著黑糖薑汁丶花生粉與芝麻一起食用 , 是客家人冬天驅寒的傳統吃法 , 也是從前客家人農忙時的點心 , 也有祈求秧苗成長 , 農作豐收的期待。
「牛汶水」還有另一個有趣的名字叫做「牛玩水」, 其由來源自夏天水牛將身體泡在水裡避暑 , 只露出頭與背的模樣 , 就像泡在黑糖汁裡的牛汶水。
假日僅有的限定美食 , 大家千萬別錯過。
✔️ 打卡「三坑老客棧/東海堂客家菜」三坑老街38號。
誤以為在正宗客家老街 , 就可以吃到地道的客家料理 , 結果根本沒有劃上等號。
僅170公尺的老街 , 不費力氣竟然已經抵達街尾的永福宮。
✔️ 打卡「廟口銅版美食」。
一碗僅台幣50元的簡單麵食 , 讓小童直呼好吃 , 徹底滿足這枚挑剔小童的胃。
廟口前的另一家銅版美食 , 也就是超級無敵推薦的冰品 , 隨便點都好吃。
客家傳統建築青錢第
緊接著是二訪老街的季節限定版本綠油油稻海 , 還有誤打誤撞亂騎亂走的自行車體驗。
這片稻海讓我想起 , 東海岸的池上 , 不能前往台東的日子 , 只能來這裡了 , 「三坑子老街(Sankeng Old Street)」四季皆具魅力。
✔️ 打卡「青錢第」三坑老街18號。
稻海邊上的客家傳統建築 , 就是建於1895年的「青錢第」的由來是張姓屋主的祖先為當地商人 , 於飢荒時私自發行「青錢」做為脤災之用 , 在加上「青錢」到哪裡都可以對換 , 因此得到皇帝嘉許𧶽與「青錢第」封號 , 目前無法入內參觀 , 僅可參觀建築外觀。
三坑鐵馬道
最後是不走「三坑鐵馬道(Sankeng Cycle Route)」路線 , 直接隨性亂騎 , 我們只想說這條路線才是期待中的「三坑田園風光自行車道」, 如果你們騎膩了平坦易行的「三坑鐵馬道(Sankeng Cycle Route)」, 想換個口味可以來挑戰 , 路上隨意出末的雞群 , 一望無際的稻海是最美麗的遇見。
此回我們不走尋常路的自行車路線是由老街入口「三坑鐵馬道(Sankeng Cycle Route)」開始 , 然後沿著老街 , 然後前往三坑子開庄伯公(也就是土地公) , 然後終點在水尾永安宮附近就折返 , 來回約5公里 , 一路上還算輕鬆愉快 , 途中會遇到幾個讓小童騎到哇哇叫的上坡。
唯一的缺點是沒有全面禁止車輛進入 , 因為這條路上還有不少民宿與餐廳。
期待第三回再造訪 , 挑戰全長7公里的「三坑鐵馬道(Sankeng Cycle Ro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