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渴望體驗一回 , 入住彰化鹿港小巷弄 , 2023年寒假帶著小學生 , 一起來完成這個小願望 , 這一次我們選擇入住充滿文青風的日式老宅民宿「以樂以樂民宿」, 繼續我們未完成的「一府二鹿三艋舺」探訪。
其實「以樂以樂民宿」步行至鹿港許多景點 , 距離都有些尷尬 , 前往「鹿港第一零售市場」約900公尺 , 步行11分鐘 , 前往「鹿港天后宮」約800公尺 , 步行10分鐘 ; 前往「鹿港公會堂」約850公尺 , 步行10分鐘 , 第一天以步行方式慢遊鹿港小鎮 , 默默發現景點極為分散 , 選擇徒步方式 , 真的會走到腳廢。
第二天徒步前往位在鹿港大街後巷 , 計劃先簡單參觀「鹿港民俗文化館」, 這裡也是台灣五大家庭鹿港辜家辜顯榮宅邸 , 興建於日本大正二三年(1914年) , 「鹿港民俗文化館」也是少數鹿港古蹟中 , 必需購買門票參觀的古蹟 , 正當我們還在猶豫是否要參觀時 , 猶豫是否要購票時 , 這時候一旁出現一位大哥 , 原來他是「寶島古都之旅」的四輪電動車導覽員 , 大哥一直詢問我們要不要搭乘四輪車 , 原本我們一直在猶豫 , 因為…搭車這個選項不在我們的計劃之中 , 最後出現關鍵字「一個人只要100元」, 不過是一個小時台幣100元。
誤打誤撞的鹿港「寶島古都之旅」四輪電動車導覽之旅 , 就是這樣莫名其妙被開啟的 , 由「丁家古宅」開始。(詳細遊記→【慢旅行。彰化鹿港】以隱身巷弄充滿文青風日式老宅【以樂以樂民宿】, 開始我們在鹿港小鎮的偽居民生活 )
關於鹿港觀光三輪慢車
鹿港觀光三輪車是否安全 ? 對親子同遊的我們或是帶著長者旅遊 , 安全絕對是第一個考量重點。
其實彰化鹿港的觀光三輪車是全國第一個合法上路的縣市 (107年1月26日公布施行) , 縣府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 , 訂定觀光用途三輪以上慢車管理辦法 , 在管理辦法中 , 合法的三輪車與四輪車要求強制保險 , 讓乘客能獲得保障 , 也規定一定的行駛路 , 完成檢驗掛牌並強制加保的觀光三輪慢車 , 不僅能保障旅客 , 也能為鹿港的觀光產業帶來更多助力。
觀光三輪慢車指的是什麼 ? 係指人力為主丶電力為輔 , 最大行駛速率在每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 , 且行駛於指定路段之三輪慢車。
觀光三輪慢車怎麼收費 ? 目前分為導覽車與租車(需自行駕駛)兩種 , 以下價格依照「以樂以樂民宿」推薦的鹿港阿道觀光電動四輪車。
✔️ 導覽車 (含隨車導覽) : 每台車可坐三位 , 60分鐘/每台600元 , 90分鐘/每台900元 , 120分鐘/每台1200元。
✔️ 租車 (需自行駕駛) : 每台車可坐四位 , 可於民宿交車 , 1小時/每台400元 , 2小時/每台600元 , 3小時/每台800元 , 全天/每台1500元。
目前鹿港地區經營觀光三輪車的業者共有7家 , 取得牌照及通行證的車輛約有105台 , 觀光三輪車經過規格丶安全配備等檢驗合格 , 並投保保險後才會發予牌照 , 並要會要求業者每年最少應檢驗一次 , 也要求觀光三輪車駕駛人須持有汽車或是機車駕照才能駕駛。
另外 , 觀光三輪車應在指定路線上行駛 , 以鹿港地區來說 , 低於2米寛的巷道 , 全部都不能通車。
我們此回參加的是鹿港「寶島古都之旅」四輪電動車導覽之旅 , 導覽解說員是施大哥 , 為了配合聽不懂的小學生 , 大哥會全程配合以國語導覽 , 而且為了讓11歲小學生聽的懂這些古蹟歷史 , 也會儘量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說 , 下圖有聯絡電話 , 很推薦親切熱心的施大哥。
目前鹿港地區經營觀光三輪車的業者共有7家。
我們此回參加的是鹿港「寶島古都之旅」四輪電動車導覽之旅 , 由丁家古宅開始 , 結果原先計劃先簡單參觀的「鹿港民俗文化館」, 最後沒有進去參觀 , 計劃趕不上變化。
我們約二個多小時的簡單路線 , 施大哥和我們很投緣 , 最後又帶我們去了很多地方 , 一口氣把整個鹿港都走完的概念。
由丁家古宅出發→九曲巷 丶十宜樓丶意樓→鹿港興安宮→摸乳巷→鹿港龍山寺→ 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週邊→鹿港鶴棲別墅→ 鹿港老街半邊井→終點站鹿港天后宮。
寶島古都四輪電動車導覽之旅
我們的第一站 , 就從「丁家古宅」開始。
✔️「丁家古宅 (鹿港鎮中山路132號)」,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 , 早上9點至下午4點半 , 星期一休息。(官網→丁家古宅 )
「丁家古宅」為縣定古蹟 , 建於清光緒年間 , 為「三坎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 , 宏偉風貌佔地約300餘坪 , 古宅位於鹿港福大街 (今中山路) , 由於大街是鹿港的商業街道 , 所以在臨街的房舎設置三個店面 , 做為經商用途 , 也是目前台灣僅存清朝三間店面內套四合院的案例 , 其創建期格局研判為清道光丶咸豐年間所建的二間店面 , 後於光緒年間增建一間店面 , 日治時期五福街 (不見天街)拓寛時 , 局部改建前方店面 , 形成三個不同歷史階段的精美建築 , 文化價值頗高。
「丁家古宅」是早期丁家祖先渡海來台 , 並在鹿港經營兩岸貿易商行 , 光緒年間丁家子孫丁壽泉考中進士 , 並於白沙書院擔任院長 , 「丁家古宅」也是鹿港街屋中保存格局完整的建築 , 從後院一路穿過大廳丶長廊丶中庭丶門廳到達中山路 , 有一種穿越時光隧道的奇妙感受。
我們由「丁家古宅」後院進入。
導覽解說員施大哥帶我們前往古宅大廳 , 觀看古代科舉考試程序表 , 其實只是一張很陽春的表格。
為了向11歲小學生講解古代科舉制度 , 好學媽媽我 , 最後規納出小學生比較淺顯易懂的重點。
其實 , 清朝科舉基本承襲明朝 , 明清時 , 正式由國家舉行的科考分為三級 , 分別是鄉試丶會試與殿試。
✔️ 童試 (預備科舉的預選試) : 明清科舉與學校結合 , 考生必須先取得「入學」資格 , 科舉的預選試就稱為「童試」, 簡單的說就是獲得科得入場卷 , 童試分為縣試丶府試與院試三階段 , 通過童試資格 , 稱為「生員(俗稱秀才)」, 算是有了功名 , 進入士大夫階層 , 有免除差徭 ( 中國古代政府規定平民無償提供勞役) , 自知縣不跪 , 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
✔️ 鄉試 (第一關) : 按規定每三年一考 , 每次連考三場 , 每場三天 , 每名考生獲分配一間獨立考屋 , 稱為「號舎」, 開考時 , 考生提著考籃進入 , 三天考期完結前不得離開 , 吃喝拉撒睡都得在號舎裡。考中鄉試稱為「舉人」, 頭名舉人稱為「解元」, 第二名至第十名稱為「亞元」。
✔️ 會試 (第二關) : 通過鄉試的舉人 , 次年二月參加京師的會試和殿試 , 會試由禮部在京城貢院舉行 , 同樣連考三場 , 每場三天 , 考中會試稱為「貢生」, 頭名貢生稱為「會元」。
✔️ 殿試 (第三關) : 通過會試的貢生 , 可以參加同年四月的殿試 , 殿試由皇帝主持和出題 , 亦由皇帝欽定前十名的次序 , 殿試只考一題 , 考的是對策 , 為期一天 , 錄取名單稱為「金榜」, 第一名稱為「狀元」丶第二名稱為「榜眼」, 第三名稱為「探花」, 殿試只用來定出名次 , 能參加的貢士通常都能成為進士 , 不會再有落第的情況 , 能中進士便是功名的盡頭 , 不能重考。
從後院一路穿過大廳丶長廊丶中庭丶門廳到達中山路 , 有一種穿越時光隧道的奇妙感受。
施大哥講解過我們才發現古宅的地磚 , 竟然暗藏玄機 , 正方形的地磚 , 不用主人邀請就可以自己進入 , 菱形地磚是不能進入的區域 , 入需要主人邀請才能進入 , 下次參觀古宅可以低下頭 , 好好觀察一下。
「丁家古宅」後門就是台灣五大家庭鹿港辜家辜顯榮宅邸「鹿港民俗文化館」, 原本的第一站是這裡 , 結果為了參加四輪電動車導覽 , 最後只拍下這張到此一遊照。
我們的第二站 , 前往「九曲巷」與「十宜樓」。
✔️「九曲巷丶十宜樓與意樓 (鹿港鎮金盛巷)」,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 , 24小時營業。
「十宜樓」與「九曲巷」位在鹿港民族路到三民路間的金盛巷內 , 「九曲巷」指的是鹿港街道間彎曲又狹窄的小巷 , 取九為最大之陽數 , 也含有多數意 , 表示巷極多彎曲的意思 , 範圍自泉州街起 , 涵蓋王爺宮丶九間厝丶瑤林街丶六路頭 , 一分至美市街丶杉行街丶龍山寺 , 另一分至金盛街 , 這次四輪電動車導覽帶我們前往的就是金盛街。
其實 , 鹿港從前為防止九降風肆虐 , 以及防盜賊侵入 , 於是形成將巷道築成迂迴曲折狀的現象 , 其實鹿港秋冬的海風 , 最強時期在陰歷九月下旬 , 每年發生在入冬東北季風漸強之時 , 故稱為「九降風」, 也有「曲巷冬晴」的美譽。
第一次冬遊鹿港的我們 , 才赦然發現鹿港冬季的風極為強勁 , 衣服帶太少差點在鹿港被冷死 (誤 ~)。其實名聞遐邇的「摸乳巷」, 根據當地老一輩人的說法 , 這條巷子會如此狹窄 , 主要是為了阻擋強勁海風吹襲 , 因而儘量把兩屋之間的距離縮小 , 這條窄巷 , 長約80公尺 , 最窄處還不到70公分。
「十宜樓」又稱為「跑馬樓」, 命名的由來是因為跑馬廊與金盛巷形成十字 , 文人雅士來到這裡宜琴丶宜棋丶宜詩丶宜酒丶宜畫丶宜花丶宜月丶宜博丶宜煙丶宜茶 , 才稱為「十宜樓」, 建於清乾隆嘉慶時期前後 , 是廈郊商行慶昌陳氏家族的宅第 , 也是拜訪鹿港小鎮必訪的景點 , 與知名景點「意樓」距離很近 , 目前「意樓」由民間修復後並未對外開放參觀 ,「十宜樓」在完成階段性修復後 , 之後將會在假日對外開放長條街屋部分空間。
知名景點「意樓」是鹿港慶昌古厝的一處閣樓 , 閣樓旁還有一顆楊桃樹 , 也是造訪「意樓」必聽的故事。
據說居住在閣樓中的女子為尹娘 , 她的丈夫為求功名 , 在新婚後便前往大陸赴試 , 並在閣樓一旁種植一顆楊桃樹 , 代表見樹如見人的涵意 , 但是丈夫自此音訊全無 , 尹娘仍在閣樓等待遲遲未歸的丈夫 , 最後抑鬱而終。
鹿港有三多「古蹟多丶小吃多與工藝多」, 尤其又以寺廟數量在合台算是數一數二之多 , 鹿港竟然有200多座廟宇 , 早期福建先民橫渡台灣海峽來到台灣 , 由於渡海危險萬分 , 需要神明保佑 , 「三步一小廟丶五步一大廟」是這裡的最佳寫照。
✔️「鹿港興安宮 (鹿港鎮興化巷64號)」,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 , 早上8點至晚上8點。(官網→鹿港興安宮 )
「鹿港興安宮」創建於清康熙23年(1684年) , 是鹿港最古早的媽祖廟 , 是最早移民至鹿港的福建興化人所建 , 三百多年來經歷無數次修建 , 廟宇內收藏多塊年代久遠的古匾與石碑。
經過導覽解說員施大哥特別介紹 , 我們才知道這間廟宇供獻的是軟身媽祖 , 不過我當時真的弄不懂什麼是軟身媽祖 ? 其實硬身媽祖全身由木材丶石頭或泥土雕刻或塑造而成 , 軟身媽祖的各部位採分開雕造再組合起來 , 因此是四肢關節可以活動的神像。
簡樸的「鹿港興安宮」, 在1985年11月27日 , 也被公告為縣定古蹟。
✔️「鹿港龍山寺 (鹿港鎮龍山街100號)」,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 , 早上7點至晚上8點。(官網→鹿港龍山寺)
「鹿港天后宮」與「鹿港龍山寺」一北一南 , 分別佔據鹿港兩側 , 前者供奉的是媽祖 , 後者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鹿港龍山寺」。
有人和我一樣嗎 ? 竟然沒有造訪過赦赦有名的「鹿港龍山寺」, 真是孤陋寡聞 , 其實「鹿港龍山寺」與台灣另外幾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 , 都是分靈自福建泉州的「泉安龍山寺」, 鹿港這間廟宇也是所有龍山寺中規模最大 , 且保存最完整的台灣清治時間建築 , 目前也是國定古蹟。
「鹿港龍山寺」佔地約1600多坪 , 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 , 分為山門丶五門殿 (含戲台)丶正殿丶後殿 , 導覽員施大哥特別介紹戲台上方的八卦藻井結構 , 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 , 離開前 , 別忘了體驗一回台灣版紫禁城壯闊氛圍。
✔️「鹿港中山路街屋丶埔頭街與瑤林街」,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 , 24小時營業。
其實從瑤林街丶埔頭街到中山路一帶 , 是鹿港著名的古蹟保存區 , 也是全台第一個以古市街保在的地區 , 由於早期街道沿著舊鹿港溪發展 , 清乾隆年間 , 與大陸貿易往來 , 這裡成為最早的市街 , 紛紛出現商行 , 目前雖然繁華已遠 , 卻讓人遙想當年。
「鹿港中山路」街屋立面 , 街屋又被稱為店屋 , 建築內部採縱向延伸又呈帶狀形式的長條型 , 店家與住家合一的建築 , 格局通常為三進式附樓層 , 第一進是店面 , 仔細觀察街屋的門面木板都是可以拆卸設計的 , 方便直接對外開門營業 , 這條路也被列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 也是鹿港市區最重要道路。
徒步與搭乘四輪電動車帶來的感受真的截然不同 , 徒步可以感受「亭仔腳 (騎樓)」, 採檐廊式 , 夏天能遮陽 , 雨天能蔽雨的巧妙設計 , 搭乘四輪電動車則是可以發現街屋立面不對稱美的特色 , 還有細細品味窗台裝飾圖案的多樣化 , 與諸多老街相比 ,「鹿港中山路」相形之下顯得較為樸素。
導覽員施大哥特地帶我們前往 , 鹿港老街瑤林街上的觀看特色景觀 , 第一個是「半邊井」, 其實舊時只有富人能鑿井取水 , 因此富人將井鑿在靠近家中圍牆旁 , 一半位於圍牆內 , 另一邊則在圍牆外。
緊接著是「鹿港公會堂」, 前往其實就是舊時鹿港港口的所在地 , 早期無論是自中國移民來台的先民 , 抑或是跨海經商的漢人 , 皆由此登陸 , 鹿港也因此成為台灣中部與中國大陸主要貿易口岸 , 當時的「鹿港公會堂」在日治時間是當時人民的重要集會場所 , 現今鹿港港口位置已成為供遊客丶居民休憩的小廣場 , 另外在埔頭街附近 , 還有一個觀看重點就是觀看舊時的女兒窗。
有機會來到鹿港 , 千萬別錯過瑤林街丶埔頭街 , 此次的導覽行程也在此劃下句點。
埔頭街的女兒窗。
告別導覽員施大哥 , 繼續我們的鹿港小鎮探訪 , 一條僅100公尺的「老師巷」, 據說30戶住家就住了76名校長與老師 ,「三腳步就有一位老師」, 就是最佳的寫照 , 此地能夠如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 , 據傳乃因居民自幼經常於「鹿港薪祖宮」廟埕上玩耍 , 並參拜媽祖 , 故蒙受媽祖庇佑。
老街上赦赦有名的「鄭玉珍」糕餅店 , 鹿港當地特色糕點「鳳眼糕」是它的招牌人氣糕點。
其實在早期社會米與糖都屬稀有珍貴食材 ,「鳳眼糕」可是有錢人家才吃得起的點心 , 也因為易碎不易拿 , 有一說為非文人的巧勁是無法享用的 , 因此最地道的吃法是一本書 , 一口茶再配一口鳳眼糕。
在老街裡意外發現這張「鹿港街屋示意圖」, 由於早期街道沿著舊鹿港溪發展 , 清乾隆年間 , 與大陸貿易往來 , 這裡成為最早的市街 , 紛紛出現商行。
隱藏在鹿港巷弄裡的「旗袍美學文化園區」, 疫情期間沒有開放 , 實在可惜 , 下次我要來體驗穿旗袍 , 等我 ~。
鹿港南區遊客中心周邊
離開鹿港老街 , 特意開車前往位在青雲路上的「鹿港南區遊客中心」, 準備繼續發掘未知的鹿港。
✔️「武廟丶文昌祠與文開書院 (鹿港鎮青雲路2號)」,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日 , 24小時營業。
沒想到遊客中心一旁 , 就是創建於清道光7年的彰化縣定古蹟 , 分別是鹿港的「武廟丶文昌祠與文開書院」, 三座建築物一字排開相鄰 , 極為特別 ,「文開書院」曾孕育多位舉人丶進士 , 也開啟鹿港文風的輝煌時期 , 名為「文開」, 是為了紀念明末儒者沈光文。
終於結束我們鹿港小鎮第二天的所有探訪行程 , 小學生驚奇的對我說著 :「我這次來鹿港已經拜了第三個文昌君」, 鹿港真的是「三步一小廟丶五步一大廟」的最佳寫照 , 國定古蹟數量也多達106處 , 是一處充滿歷史性的城市。
2022年夏天帶著10歲半小學生 , 走進承載三百年歷史記憶的台灣首 , 2023年寒假繼續探訪彰化鹿港小鎮 , 「一府二鹿二艋舺」默默拼湊完成。
八石什鍋鹿港店
✔️「八石什鍋鹿港店 (鹿港鎮港后路59號)」, 營業時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 早上11點半至下午3點半 , 晚上5點半至11點 , 星期六至星期日 , 早上11點半至下午4點 , 晚上5點至11點。(官網→八石什鍋)
我們在彰化鹿港的晚餐 , 其實離我們入住的民宿「以樂以樂」, 自駕只需3分鐘 , 在Google評價分數獲得4.3顆星的「八石什鍋鹿港店」, 我們最喜歡的就是吃到飽的火鍋自助吧 , 挑食的小學生終於可以自己選火鍋料 , 每次都被迫強餵食南瓜 , 真的很不喜歡店家配的菜盤 , 這一餐總共消費約959元。
鹿港小鎮景點真的極為分散 , 全程徒步 , 真的會走到腳廢 , 所以第二天我們誤打誤撞 , 開啟超級輕鬆有趣的四輪電動車導覽模式。
👉喜歡我的分享請幫忙按讚 , 也是我繼續分享的動力。(加入按這裡→粉絲專頁)
彰化旅行相關文章
1.【慢旅行。彰化鹿港】以隱身巷弄充滿文青風日式老宅【以樂以樂民宿】, 開始我們在鹿港小鎮的偽居民生活
2.【慢旅行。彰化鹿港】探訪鹿港小鎮的第一站就從鎮內的信仰中心【鹿港天后宮】開始與彰化好玩觀光工廠【台灣玻璃館】
3.【慢旅行。彰化彰化市】8歲小學生第一次探訪火車頭旅館 , 就在【彰化扇形車庫】
4.【慢旅行。彰化溪湖】【溪湖糖廠】五分車觀光小火車體驗 , 人手一隻的 888 Snack Republic 日本北海道【6色彩虹霜淇淋】